1949年初的一天大智慧配资,江苏镇江以北的金山寺迎来了两位别具特色的访客。第一位是国民党海防第二舰队的少将司令林遵,而另一位则是时任海军总司令部新闻处上校专员郭寿生,他从上海赶来特意探望这位老友。
两人已经许久未见,重逢在风云变幻的乱世中,彼此自然有着说不尽的心里话。于是,两人相邀一同游览金山寺。这座寺庙靠近浩渺的长江,而此时解放军的大军已开始在长江以北集结,随时准备发动渡江战役。
林遵心头忧虑重重,对时局感到深深的忧虑,谈到自己近年来在海军的遭遇时,眉头紧锁,神情愁苦。郭寿生察觉到他的困扰,温和地劝解道:“佛家有云,‘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我看你的唯一出路就是速登彼岸。”他话音未落,手指向了长江的北岸。
林遵叹气道:“或许彼岸能解脱一切困境,但至今我仍未见到观世音菩萨。”
郭寿生听后哈哈大笑,说道:“观世音菩萨就在你面前,我是周恩来派来与你联系的。”
展开剩余84%林遵听后满脸疑惑,深感诧异——自己在国民党海军总部工作了二十多年,郭寿生为何会接受周恩来的指派呢?
1949年1月,解放军在淮海战役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长江以北的大片地区随之解放。中央决定在四月南方雨季来临之前发动渡江战役,以免汛期加大渡江难度。
国民党在长江沿线部署了70万兵力,驻扎在湖北宜昌至上海的1800余公里长江防线,并配有120余艘军舰和280架飞机,妄图借助长江的天险作最后抵抗。然而,在这样一个长达1800公里的防线上,70万兵力仍显得捉襟见肘,空中力量也很难精准打击目标。真正对解放军构成威胁的,是水面上的国民党舰艇——这些舰艇能迅速调动增援大智慧配资,凭借强大火力威胁解放军的渡江行动。
如果能够策动长江防线上的国民党舰艇起义,必能大大削弱解放军的渡江难度。为此,三野首长决定派遣政治部联络部部长孙克骥和华中政治部联络部部长杨进,前往与防守长江的国民党第二舰队司令林遵联系。
此前,地下组织与林遵已有初步接触,但孙克骥和杨进冒险渡江前往第二舰队驻地时,林遵却未能立即接见他们,只派人礼貌地将他们送走。
孙克骥回到报告后认为,林遵拒绝见面的原因有二:一是之前的联系人与林遵关系不深,未能赢得他的信任;二是舰队人多口杂,林遵或许因其他原因不便见面。于是,孙克骥再次渡江,前往上海与地下组织联络,并商讨如何推进林遵的策反工作。
上海的地下党决定组成一个三人策反小组,由孙克骥、杨进和林亨元共同参与其中。为加速策反工作,周恩来推荐了国民党海军上校郭寿生。为何周恩来会推荐这样一位国民党军官呢?
郭寿生与中共的渊源深厚。福州人出身的他,在青年时代就读于烟台海军学校,思想前卫。他与李之龙——中山舰的共产党舰长——曾是同班同学,两人在“五四”运动期间一起参与游行,随后又共同加入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
1923年夏,郭寿生由王荷波和恽代英引荐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山东烟台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此后,他担任过中共北方区委军事工作委员,积极开展海军的革命工作。郭寿生还成立了“新海军社”,吸纳进步思想的海军军官,在他的带领下,“新海军社”迅速发展壮大。
抗战爆发后,郭寿生在上海一带的舰艇上进行实习,并将海军社的总部迁至上海,配合当地的工人起义。大革命时期,上海工人发动了三次起义,郭寿生积极参与其中,并在周恩来的领导下,策划了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
然而,随着北伐军进入上海,国民党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抓捕共产党人。郭寿生不得不解散了“新海军社”,并通过王一飞向中央报告,接受潜伏在国民党海军的指令。
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关系,郭寿生成功进入了国民党海军总司令部,担任编译处编辑。随着大革命的失败,各地党组织遭到破坏,郭寿生与中共的联系断绝,但他始终未放弃潜伏。
郭寿生的身份时常受到质疑,但因为国民党海军多由福建人掌控,他也因此得以多次化解困境,直至解放前夕,他在海军中仅为中校。周恩来之所以推荐郭寿生,是因为他曾与其有过共事经历,知道其为人正直,并且他在海军内有着深厚的关系网。
但值得注意的是,郭寿生与组织已失联20多年,此时他是否愿意接纳组织的命令,仍充满未知。为此,组织决定由林亨元出面联系郭寿生。林亨元虽然与郭寿生并无直接关系,却也因为在福州结识了一些国民党海军官员,而通过一位进步人士与郭寿生的弟弟建立了联系。
林亨元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发现郭寿生为人正直,且思想进步,才决定透露自己的身份,邀请郭寿生归队。郭寿生听后,激动地表示:“我正期待着这一天。北伐时期,我曾在周恩来同志的指引下工作,他让我归队,我一定归队,组织分配什么任务,我都无怨无悔。”
此时,策反林遵的任务显得尤为重要。郭寿生随即通过自己的关系,迅速为组织提供了大量情报,这些情报都得到了验证。经过这一考验,林亨元将策反林遵的任务交给了郭寿生。郭寿生答应会全力以赴,并不畏惧可能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巧合的是,郭寿生与林遵是福州同乡,且曾是烟台海军学校的同班同学。两人长期有着较好的友谊。郭寿生出面接触林遵,自然能取得他的信任。但关键的问题是,林遵会如何反应呢?
林遵出生于海军世家,是林则徐的侄孙。受家庭背景的影响,他从小便养成了强烈的爱国情怀。留学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后,他更是成为当时国内顶尖的海军人才。在抗战初期,国民党海军由于缺乏空中掩护,几乎全军覆没。然而,抗战胜利后,林遵奉命前往美国接收军舰,成为中国海军的一大创举人物。
尽管林遵完成了众多重大任务,但由于海军内部派系复杂,他却并未得到应有的晋升。在海军内部的复杂矛盾下,福建派系的人员受到了打压。即使如此,林遵的技术能力仍是无可替代的。最终,他被调任为海防第二舰队司令,但却发现自己只是老蒋的棋子,被用来挡住外部威胁。
林遵的心情复杂,内心充满了矛盾。他不想参与内战,也不愿意辞去职务,而选择了保持观望,直到郭寿生的出现,才让他决定做出反应。
郭寿生的到来大智慧配资,最终打破了林遵的心结,他决定策动舰队
发布于:天津市和兴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