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隆冬时节一点钱程,四川省成都市三桥南街上,正值农历新年,街道两旁张灯结彩,节日气氛浓厚。几名身姿挺拔、神情坚定的解放军战士步入街边一家名为“努力餐”的小饭馆。领头的战士大声呼喊:“老板娘!你这儿有啥拿手好菜?”
这家饭馆的老板娘名叫黄体先,听闻客人光临,她的眼睛顿时眯成了月牙儿,笑容灿烂地介绍道:“各位客官,本店拿手菜多着呢!宫保鸡丁……”话未说完,领头的解放军便挥手道:“给我来一菜一汤!”
旁观者纷纷哂笑,觉得这些解放军是在耍弄老板娘,凭什么只点这么少的菜?然而,黄体先却没有恼怒,反而那句“一菜一汤”仿佛有魔力,让她一时神情恍惚。很快她便恢复笑颜,郑重地说道:“原来是贵客,请上雅间,佳肴美酒马上奉上!”
解放军们也没多言,随着老板娘走上楼去,留下底下顾客一脸惊愕和不解。原本看似来“找茬”的军人,竟然变成了贵宾,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原来,这“一菜一汤”是黄体先丈夫车耀先在十年前还经营这家饭馆时留下的暗号。丈夫曾反复叮嘱,只要有人用这句话点菜,就必须安排到一号雅间。十年过去,这句话一出口,黄体先便立刻想到了丈夫。
刚坐进包间,黄体先急切地问:“你们知道我丈夫的暗号,一定有他的消息,他现在在哪?怎样了?”
展开剩余89%领头解放军安慰道:“嫂子,别急,请听我慢慢说。”随后,他自我介绍,名叫王维舟,是解放军西南军政委员会的领导。不料,他带来了一个噩耗:“车耀先同志四年前牺牲了。”
这消息如晴天霹雳,黄体先顿时崩溃。十年来,她靠着对丈夫归来的坚信,辛苦抚养五个孩子长大,生活艰难至极,曾无数次想要放弃。丈夫的音讯是她唯一的支柱,也是全家的精神支柱。如今信念轰然崩塌,她痛哭失声,捶胸顿足,却无法改变现实——丈夫车耀先已经离世。
这时,她才得知丈夫竟是一名共产党员。
1940年3月18日,“努力餐”依旧热闹非凡,车耀先忙里忙外招呼顾客。忽然,一群凶神恶煞的国民党兵闯入,粗暴地将车耀先按在柜台上,强行带走。
黄体先听声赶来,只见丈夫被押走,背影渐行渐远。她惊恐又迷惑:他们夫妻守规矩做生意,为何丈夫会无故被抓?
此时,她尚不知丈夫有着另一身份——共产党员。为保护家人不被牵连,车耀先从未向家人透露。
1937年,为配合成都地下党工作,车耀先开了这家名为“努力餐”的餐馆。这个朴素而带有人情味的名字,寄托着他的愿望:让百姓“努力”生活,保证“一日三餐不断”。
虽是掩护,车耀先却真心经营,从装修布置到服务,都亲力亲为。饭馆也常为穷苦人免费供应餐食,赢得了邻里的赞誉。
白天是生意场所,晚上则成了党员聚集办公的秘密据点。黄体先尽管要照顾家庭一点钱程,依然默默支持丈夫,独自把小店打理得井井有条。
两人招募员工时特别照顾贫苦孩子,给他们遮风避雨,践行“努力餐让人人吃饱”的信念。车耀先平易近人,员工视他为朋友,他也慷慨分享知识见闻。
在他的熏陶下,许多员工成为了积极的青年,主动帮忙传递革命信息。
然而,饭馆频繁有共产党员出入,招来国民党反动派的警觉和多次搜查,未果后竟搬弄是非,挑剔招牌和菜名。
一次,特务怒斥:“你店名叫努力餐没错,这套餐却叫革命饭!你想造反不成?”
车耀先毫不示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是孙中山先生的话。造反的不是我们,是你们!”
特务被这正气凛然的回应驳得哑口无言。
车耀先还用挣来的钱开办报纸,抢占舆论阵地,像《大声周刊》等揭露国民党阴谋的刊物皆出自他手。
这让敌人恨之入骨,早已无所不用其极陷害他。
1940年3月14日,暴徒在反动派指使下洗劫重庆银行仓库,将粮食抢走,嫁祸共产党。车耀先被冠以“重大嫌疑”,遭无理逮捕。
在狱中,军统特务施以残酷折磨,企图逼他招供。他皮开肉绽,却始终坚贞不屈。
见软硬不吃,特务又许诺高官厚禄,条件是他认罪。车耀先冷笑以对,寸步不让。
他被秘密关押六年,最终于1946年8月18日被秘密处决于重庆。
在狱中,他利用担任图书管理员之便,笔耕不辍,著有《四川军事史》和自传。
被捕时,只留下“照顾好家里,我一时不能回家”的话语给妻子。正凭这句话,黄体先咬牙坚持苦等了十年。
身处战乱年代,民国时许多女子迫于生活压力改嫁,实属常态。
为何黄体先选择守候?她与车耀先之间有怎样的情感故事?答案尽在他的自传。
车耀先于1894年8月出生在四川一个富裕商户家庭。父亲为他取名“耀先”,寓意光耀门楣。
但时代变迁,科举制废止,家道中落,家中无力供他读书。年仅十岁的他开始街头卖农副产品维生。
后来成为崇庆县“益盛荣”商号学徒,师傅师母待他如己出,他聪明好学,迅速掌握技能,十七岁已能独当一面。
父母为他张罗婚事,然早年订下的娃娃亲因家境变化被取消,让他尝尽人情冷暖。
“益盛荣”老板娘为留住他,物色了对面杂货铺贫苦勤劳的黄三姑娘做媳妇。
两家门对门,车耀先与黄三姑娘早有交集,暗生情愫,却因旧婚约阻隔,两人只能暗自惆怅。
失恋的车耀先心灰意冷,辞别师傅,投军从戎。
军中他勇猛善战,识字机警,迅速升任连长。
当母亲替他说媒时,黄三姑娘婚约解散,双方家长同意,两人终成眷属。
婚后,车耀先让妻子取下裹脚布,解放了她的身心,并为她取名“黄体先”,表达尊重。
黄体先成为随军妇女,得以学习识字,找到新的人生方向。
1923年,车耀先负伤退至后方,开始反思人生意义,渐渐对军阀统治失望。
他认为自己为军阀争地盘、盖洋楼、抢小老婆而战,内心愈加苦闷。
目睹军阀残暴,唯有共产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1929年,他毅然加入共产党,利用军官身份掩护,开展地下工作,并开设“努力餐”作为据点。
1950年,黄体先在得知丈夫牺牲后,迅速振作,深入了解丈夫坎坷一生及其爱国精神。
她决心继承遗志,拒绝政府抚恤金,将“努力餐”无偿献给人民政府,并捐出丈夫手稿与自传给博物馆。
1954年,黄体先因劳累过度,患食道癌逝世,年仅58岁。
后来,经政府努力,车耀先骸骨得以寻回,葬于崇庆县——他与妻子初识之地。
“努力餐”的创始人虽已离世,但餐馆依然兴旺,几经搬迁后,现址金河路上的“努力餐”依旧繁华如昔。
这家饭馆像一座丰碑一点钱程,默默讲述着那个如火如荼的革命年代和先烈的故事。
发布于:天津市和兴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